写在前面的话:
博友乐芥在长沙一所大学图书馆工作,每年学校都会举办“一校一书”征文活动,每年她都参与并获奖,今年她写的就是这本《草木缘情》的读后感,我看了特别喜欢,立即上当当网买了这本书,并发了心情随笔。博友明月慧心看了我的推荐,也上网买了这本书,并希望看到这篇读后感。由于乐芥的博客是仅限博友可见的,她看到慧心给我的留言,主动发信息给我,让我转载。同是爱书人,共享读书乐,在此谢谢原作者乐芥。——凭海临风
情怀盛开满纸馨
——读《草木缘情:古典文学中的植物世界》
文/乐芥
《草木缘情》读后序
草木文池聚 缘情故纸书
科学融古典 艺术创新途
只为情怀故 艰辛把梦逐
摄图兼引注 精著助他读
被潘富俊先生拽入于我多少有些陌生的古典文学中,和着典雅的幽韵古音,情不自禁地浅吟了这首。
似乎‘轻松’地读完了这本有彩色插图,有成语典故,有人文关怀,有诚挚识见,如自然画卷般的典籍文献。因为,它令我是如此的熟悉、亲切,而且愉悦。合上书,望窗外,紫薇正红,蕉叶碧翠,草木在骄阳下散发着恬甜的清香。书中那满纸满页的绿意古株生机勃勃地纷涌而来,涂抹出我心心向往的故乡源景,激荡开我积蕴待放的诗意情怀——我想放牧我的乡歌民谣了!在禾田雾霭里,在玫瑰曙光里,在花影摇曳中,在如注葱茏中,在阡陌交通上,在广袤原野上......
荞麦花美晨霭中,稻禾排齐立泥浆;高粱杆子甜丝丝,玉米长须穿衣裳;黍粟小米齐耐旱,麦芒扎人性傲张;芝麻开花节节高,大豆种植田埂上;红豆实指赤小豆,绿豆清火性本凉;芋汁染色难去尽,山药可粥济贫寒;土豆淀粉含量高,番薯曾经做主粮;西谷菰米今鲜见,薏苡明珠真冤枉。食用酿酒祭上苍,谷物种种代代传。
耐储凌冬大白菜,韭菜繁生叶细长;薤白盐渍甚开胃,芥菜常腌用大缸;莴苣耐寒为秋蔬,红绿苋菜熙熙攘;菠菜含铁不补血,蕹菜茬茬郁苍苍;芜菁即葑出《诗经》,萝卜补食多无妨;紫白橙绿黑茄子,黄瓜解渴鲜脆爽;匏瓜果皮制壶瓢,丝瓜宜栽水沟旁;冬瓜南瓜满地爬,苦瓜败毒助安康。水蓼喜湿阴沟畔,花椒调味助升阳;大蒜苦辛可抗癌,芥末呛人心凄惶;紫苏防腐散风寒,襄荷用途同于姜;蒌叶作药可化痰,调味同食和槟榔;水葱标致味儿重,老姜采后宜土藏;胡椒调味最知名,茴香退奶帮大忙;罗勒又名九层塔,芫荽茎叶格外香;槐榆椿棕木本菜,枸杞补肾功能强;豆类作蔬古时有,豌扁蚕豇绿豆秧。蒌蒿甜香能去腥,荠菜煮蛋慰姑娘;蒿茵制艾又避邪,羊蹄圣药把癌抗;车前草菜还利尿,蒲笋形似肉香肠;苦菜微苦古主菜,炒蕨先泡淘米汤;采薇食薇思夷齐,莼菜千年大名扬;牛肝菌是桌上珍,香菇价高有营养;鸡葼味美属珍饈,蘑菇产出于暗房;松口蘑傍树根生,猴头菇形扁球状。古时少产多食素,蔬果野菜分布广。
爬高摘梨桃李桔,若得蜜枣将枝晃;做个竹篓摘香柚,葡萄成架杆成行;梅在古时重调味,山楂入药产北方;林檎缘来传教士,橘类只生长江南;木瓜木桃与木李,果实酸涩难品尝;杨梅酿酒制蜜饯,猕猴桃今已改良;石榴多子皮止泄,甘棠遗爱召伯祥;龙眼名贵耐瘠旱,岭南更有荔枝丹;柿子灯笼高高挂,樱桃殊荣自大唐。胡桃止咳亦补脑,橄榄咀嚼才美甘;栗榛菱枣历代现,银杏孓遗叶美黄;枳椇奇异食果梗,松子难采多屏障;椰子悠久生南国,海枣极甜好制糖;苹婆开裂似凤眼,香榧甜美耐风霜。古记果类真不少,肉果干果轮上场;其时瓜类鲜有见,甜瓜西瓜仅解馋。
本草单方民间宝,沿袭一路更发扬;药名药性抒怀兴,词曲诗歌志趣昂。
美花嘉木庭中景,藤蔓攀缘林下墙;搭配布局合传统,赏玩实用智识藏。
文学植物《诗经》始,外种泊来喜属常;乔灌彰明节气志,细究含意费思量。
卉草花茶藉雅蕴,曾枝剡棘入华章;古今植物泽人世,荫绿文学筑长廊。
以上种种录自《草木缘情》里的植物,它们原本应该印刻在我的基因深处,由古传来,然现代的我已全然无解它们的过去,不懂它们在古文学里的意涵。它们甚至成了我阅读古典文学的拦路虎,让我每每只能生吞活剥,或者常常放弃,甚至从未拾起。于是,我至今无以懂得古时古人的真知元机,也便无缘承递老祖先的胸襟智慧了。我相信,我一定因此平庸了许多!
潘富俊先生以其科学之利众情怀、文学之浪漫情怀、艺术之索真情怀,以其爱心、耐心与真诚,严谨执着、不媚不俗地搭建了这座通联古典文学的科学艺术之桥。《草木缘情》绝不是作者利用其专业获利之作,从长达十二页之多的参考文献书目和书中所附的巨量对照插图,可看出他著作此书所付注心血之多。如果没有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与熟稔,如果没有深厚广博的植物学知识,如果没有无私奉献的人文大爱精神,他都无以完成这一弥足珍贵的浩帙鸿篇。
是的,正是作者那一腔于现实已日益稀缺的情怀,支撑着他爬山涉水觅实物,苦心孤诣研古典,洞察幽微查典籍,才为我们奉献了这本古典植物解析圭臬。对其人其书,我除了赞,还是赞!
《草木缘情》赞
柳嚲莺娇图映衬
披荆斩刺巧耕耘
宋竹唐柳重妍古
草木葳蕤满纸春
扫清了障碍,开辟了坦途,我可以沉浸于古典的绮丽芬芳与清幽旷远之中了!可以让昏沉的前路清朗于古典人性光辉之中了!满满地感激潘富俊先生!
最后,且让我再以词向潘富俊先生致敬:
永遇乐·《草木缘情》赋
《草木缘情》,数文经典,涵蕴无限。古语辞章,名殊境异,义旨时难现。释名考订,条规索骥,引注赏析察鉴。赋长杨,情深怀厚,眷植物文学恋。
科学演绎,奇思佳构,重解读明识辨。渐变名实,渊源承递,详尽言精炼。缕门别类,疏繁就简,载古贯今文献。济时世,卓识大爱,峻余远见!
——2016'一校一书'征文
评论